目录
目录X

电子政务环境下信息技术外包的采纳影响因素及风险识别研究

作者:陈涛博士后

一、选题背景

  信息时代,电子政务日益成为现代政府公共管理发展的方向,对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效率的提高、政务的公开透明以及政府开支的节约等方面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然而,电子政务的开发和应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由政府独立承担电子政务的建设是不现实、也是不科学的。发达国家为了提高电子政务的开发效率、节约成本、精简机构,普遍采用了信息技术外包的服务模式。

     信息技术外包(IT外包),是指客户将部分或全部的IT资产或服务委托给专业性的供应商来提供,并支付相应费用的服务模式[1]。

     IT外包最重要的动因被认为是可以帮助客户方节约信息技术的投入成本,并专注于核心业务[2]

     Gartner的调查数据显示,IT外包在过去十年中以每年30-40%的速度迅速增长,全球对外包IT服务的投资在2008年将增至4410亿美元[3]。

     Input公司今年发布的报告称:IT外包是目前美国联邦政府增长最快的技术部分支出,从2003年到2008年美国联邦政府每年在IT外包上投资增加13%,在过去5年的时间里增长了60亿美元[4]。

     IT外包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外包客户方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许多失败案例表明,IT外包是一项充满风险的业务活动。

     例如,客户对供应商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转换供应商的成本巨大,易于形成套牢风险;客户方和供应商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客户将在与供应商的博弈中处于不利地位;由于供应商参与客户方的IT资产维护,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受到侵犯的风险增大;IT外包有可能削弱客户方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外包是在两个以上的组织间进行,组织文化的差异往往造成双方的矛盾和冲突。

     针对IT外包中诸多的潜在风险,IT外包的理论研究者与实践者均指出,引入系统性、综合性的风险管理对于保障IT外包的成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5]。

     然而,当前的IT外包风险管理理论大多针对企业IT外包进行讨论,对电子政务环境下的IT外包少有涉及。

     电子政务的IT外包有着不同于企业IT外包的风险特征。如政府部门成本控制的动力不足,容易忽略一些商业规则,外包活动涉及的利益主体更多,IT外包的价值与成本更难以衡量等。

     此外,我国IT外包市场发展不成熟,政府部门IT管理的经验不足、IT服务供应商实力较弱、电子政务安全法规不健全等国情因素更加大了我国电子政务IT外包的风险。

     课题将通过实证调查探讨我国电子政务IT外包的采纳影响因素与风险特征,研究结论将为电子政务IT外包的独特性提供理论依据。

     发展电子政务是信息化社会的客观要求,本项目定位于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电子政务建设问题,其成果可直接应用电子政务信息技术外包中的政府决策和管理过程,有助于完善电子政务管理模式,保障电子政务建设效果。 此外,2007中国政府行业IT外包服务年会指出,IT服务外包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政府采购领域,课题研究成果可促进我国IT外包服务市场的规范化与良性发展,对于以我国政府对信息化投入的快速增长为契机,提高国内IT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创造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研究综述

     IT外包的价值-从成本节省到效率优势

     跟上技术变化的需要

     专注于核心业务

     外包有助于控制成本

     克服资源紧张的困难

     满足复杂业务流程的需要

     在缺乏专业人才时外包是一个极具价值的选择

     外包的好处不仅限于时间,成本和资源

       …

  IT外包的原因

      组织层面的采纳行为(Adoption )

     Adoption refers to the decision by an individual or organization to acquire a new product, tool, or enact a new set of practices (Rogers, 1995).

     Adoption is the result of “a sequence of stages a potential adopter of an innovation passes through before acceptance of a new product, service or idea” (Frambach and Schillewaert, 2001).

     创新扩散理论

     创新扩散理论由Rogers在1962年提出。在创新扩散理论中,创新是指具有新意的思想、实践、或技术。

     扩散是指创新通过一定的渠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社会系统成员之间传播的过程。

     创新扩散理论在人类学、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等领域被广泛研究,己经成为许多领域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

 风险

      风险概念的历史悠久,几乎与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一同出现。风险概念的生命力也非常旺盛,如今已渗入到了许多学科之中。不同学科出于自身研究目的给风险下了各自不同的定义,即便在IT或软件项目管理领域,也有对风险的不同理解。

      金融界对风险的定义为:风险是围绕着一项投资所预期回报与可能回报之间的那种上下浮动(Kim and Sanders,2002)。

 IT风险

      SEI和Boehm(1991)都使用韦氏字典的定义:风险是损失或危害的可能性。在软件工程中,风险定义为:概率和反向效果的严重性(Moeller. 1989)。在软件开发项目领域,(Barki, Rivard and Talbot, 1993)定义风险为:围绕软件开发项目的不确定性和项目失败带来的潜在损失程度二者的组合。

 IT外包风险

     (Bahli,2002)扩展Kaplan和Garrick(1981)的风险定义,提出视风险为一个四元关系(类似于数据库中的四字段):{风险因素/意外后果/风险作用目标/机制}。

      其中,风险因素指风险来源,有时被称为潜在危险,通常是可以预测会产生危害的具有时间先后的状态或事件;

      意外后果指什么风险,标准答案是诸如“在T时间段中至少带来X大小的损失。它是对一个组织(如财务结构,战略位置等)产生的一种负面影响,由一个或多个风险因素造成。意外后果或意外产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判断,根据每个组织的情况具体分析。

      风险作用目标,指风险针对对象、对什么发生作用;

      机制,指风险源事件或状态到导致作用目标产生后果的路径,或因果联系。

 IT外包风险

       Lacity 和 Hirschheim [6]列举了外包可能会带来的一系列潜在问题:

     (1)服务质量降低;

     (2)客户难以事先预计对 IT 的需求;

     (3)对重要的战略性活动失去控制;

     (4)技术进步导致过去合理的性价比变得不合理。

      如果发生上述情况,客户将付出额外的外包费用,或者可能会产生更多的隐性成本,如供应商可能不会采用新技术,不一定提供最好的人员和技术,最终使客户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落空。

 Earl [7]识别出与外包相关的 11 种风险:

     (1) 削弱对 IT 的管理;

     (2) 供应商工作人员可能缺乏经验;

     (3) 商业上的不确定性;

     (4) 供应商可能疏于掌握新技术;

     (5) 与某一客户直接相关的特有的问题;

     (6) 隐藏的成本;

     (7) 外包可能导致组织难以从 IT 系统的演进中学习;

     (8) 缺乏创新能力;

     (9) 外包供应商、设备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的复杂关系可能减缓对问题的处理速度;

     (10) 某些系统具有技术上不可分割的特性,如果外包一部分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11) 外包将关注的焦点集中于供应商,供应商感兴趣的是“怎样做”而不是“为什么要做”,客户可能失去对运作进行优化的机会。

     关于外包执行过程中产生的风险,Clark 等人[11]指出客户和供应商具有根本性的冲突——客户希望供应商做得更好,但供应商却想做得更少。由于服务提供商处于某种优势地位,有可能采取投机手段,对服务多计费。另外,供应商可能将部分业务转包给第三方,由此会降低客户得到的服务质量。

     Aubert 等人对 IT 外包的风险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19],其研究思路是以现有文献为基础,总结出了 IT 外包可能引致的各种不希望发生的后果;然后以交易成本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为指导,认为引致这些后果的因素有三种来源:委托人(客户)、代理人(供应商)和交易过程(IT 外包的实施过程),最后针对这三个来源分别提出了风险规避的措施。

     虽然当前的IT外包风险管理的研究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但仍然存在如下较为突出的问题:

       (1)从研究对象来看,现有研究基本上都着眼于企业IT外包的管理,实际上政府部门才是信息技术外包的最大客户,且电子政务信息技术外包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但是专门针对电子政务信息技术外包的研究还非常缺乏。

       (2)从研究视角来看,大多数研究从客户方的角度讨论外包业务选择、风险评估以及合同设计等决策问题,而对供应商在外包风险管理中的作用重视不够,对外包活动中双方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解决问题的机制等研究不足;

       (3)从研究对象来看,现有研究基本上都着眼于企业IT外包的管理,实际上政府部门才是信息技术外包的最大客户,且电子政务信息技术外包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但是专门针对电子政务信息技术外包的研究还非常缺乏。   

       (4)IT外包风险的研究已有大量的成果出现,风险因素的种类也多不计数,然而针对国内电子政务信息技术外包风险因素的研究还不多见。由于电子政务建设往往具有规模大、周期长、服务范围广等特点,供应商提供的服务对客户方管理效率和竞争能力的影响后果,以及公众用户的满意程度都要经过长期才能显现,风险都以潜在的、间接的方式存在。如何利用实证研究的方式来探索我国电子政务信息技术外包过程中的风险状况,即存在哪些风险因素,分别对于外包成功有哪些影响,是探讨风险管理问题的前提。


 三、研究模型与假设

       Why firms outsource their IT infrastructures。

       Why governments outsource their IT infrastructures。

       技术、组织、环境(TOE)分析框架

       TOE框架尽管并非一种严格意义上的理论,但它却是一种有效的因素分类方法,在技术创新采纳相关的文献中出现的大多数影响因素均可落入框架的视野。 TOE框架起源于Tornatzky and Fleischer (1990)对普通类型技术创新的研究,他们将技术创新采纳的影响因素有效地归纳到技术面、组织面、环境面三大类。


四、研究方法

  一、调查问卷

          MPA学员

  二、德尔菲调查


五、研究贡献与展望

  一、本项研究在创新扩散理论的框架下系统性地提出电子政务环境下IT外包采纳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实证研究,其结论也将构成对我国电子政务IT外包独特性开展研究的理论依据。

  二、本项研究采取德尔菲方法识别电子政务信息技术外包存在的风险因素,建立电子政务IT外包的风险结构清单,为我国政府部门进行电子政务建设提供管理工具和决策支持。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11-06-30 10:30:04 浏览次数: 作者:陈涛博士后 来源:电政在线
×

用户登录